1
为了成就我因膨胀的激情而动念的自编、自导、自演一部电影的奢望,以满足我人到中年对名利渴求的妄愿,诚实而言,我是下了功夫,做足了功课的。当然,也不能忘记顾长卫给的我五十万人民币的鼎力相助与支持。没有那五十万,也许事情就不是今天这样儿。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感激顾他给的钱。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切高尚的理想在实施的过程中,皆需要钱的恩善和支持,这实在是一道讽刺的悖论和荒谬。就是直到今天之事后,我在写作这本《速求共眠——我与生活的一段非虚构》的小书时,也还为我那时的热情感到滑稽、可笑和心动。我甚至都不太能相信,我这个如此慵懒、无趣的人,为什么会为一时之激动,付出那么长时间的兴奋和激情。会从6月14日坐高铁赶回老家,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就采访了李撞和他的母亲,洪文鑫和他的儿子,还有李撞的左右邻居郝民和林小芬。这其中还不包括饭前饭后、睡前睡后和我母亲、姐姐们的谈话、聊天,和他们谈论李撞和李撞一家的日常与怪异,意料之内或意料之外的发生和皋田人道听途说的议论和猜测。更无法想象,我会在那仅有的三天时间里,拿出大半天,拉上我的一个同学加战友,一早骑车从我们村里出发,到来回五十六里耙耧山脉深处的桃园村,了解、采访了只有点滴泄露而其他人完全不知的一桩事。这桩隐秘、真实的事件,成了后来我创作电影剧本《速求共眠》中最为重要的情节和人物百怪千奇的发动机。那事情如同我要寻找银行时,抓到了一把金库的钥匙般。那时候——老实说,电影中我准备出演的那个男一号——李撞那个人物(是入木三分吗?算不算在电影人物的画廊里,我也为之增加了一个伟大而不朽的形象呢?),在我心里就如我自己栩栩如生地活在这个世上样。尽管如此——也许是为了要向顾长卫等证实我的诚信与认真,并不白白首先索要他五十万元人民币,16日傍晚回到北京后,17日我就又采访了也要成为电影人物的生活中的原型罗麦子和李撞的儿子李社等。而且出乎我意料地,通过适当或不适当的途径,到润泽派出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与办案民警聊了大半天,既说理又求情地竟也看到了李撞社会滋事一案中最原始的全部审讯笔录和其他的卷宗与材料(把它们通过手机拍照后,几乎原封不动地搬进小说是不是一种违法行为呢?)。到末了,民警朋友还自掏腰包请我吃了一顿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当然不知道,我那时已经有五十万元在我的卡上睡得沉稳而香甜,并不时发出急于醒来消费的呼噜声……总之,该做的事情都做了,该有的素材都有了。我可以坐下创作我的电影剧本《速求共眠》了。
6月20日,我坐在书房写下了电影剧本的故事大纲。
6月21日,写了故事中出现的主要人物之小传。
6月22日上午,和顾长卫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讨论了剧本创作中应该注意的要点及事项,确定了一些原则性问题,比如剧本的艺术性和必须审查通过的技巧性;比如在保证审查通过的前提下,为独一无二的故事而努力;为独一无二的主要人物而立传;人物对话要准确而精少,能用细节、心理变化的,决不让人物用话说出来等。我们彼此相谈甚欢,似乎不谋而合。可放下电话后,我就把我俩边谈话边记在一张纸上的创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里。接着又莫名其妙、无所事事地约上了蒋方舟和杨薇薇,到北京大学东门正对着的成府路大街吃了一顿饭。在那饭桌上,我借助她们尊师的习养,无聊,吹牛,夸夸其谈(每部作品在动笔前,我都有这种寻找听众夸夸其谈的坏毛病)。然后,我就回家写作了。很快在稿子上写了这样两段人物限定性的话:
人物
李撞——河南乡村人,五十余岁,但看上去也许更老,因为生活和经历所致,他身上有一种焦躁不安和莫名之烦恼,这种来自生命的情绪,似乎总在等待一种类似向现实复仇的发泄。于是他就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历程中,有些怪异、莽撞、无来由的歇斯底里。然其结果,因其内心所使,又最终总是走向平和与静缓,如耶稣复活后,变得更加平静、舒缓、宽容和伟大样。
李静——二十四岁左右,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刚毕业的研究生,杭州人,秀丽、专注,才华横溢,但却在性情与性格上,有些固执和敏感。她因知道自己固执而敏感,又因其敏感而更固执,但却又同时显出一种当代青年女性柔韧和不失坚守的美。虽在故事中的表现,有些与李撞相似却又完全不一样的不安和焦躁,但这一切的缺陷都如维纳斯的断臂般,无法遮掩她本质单纯、善良和天使般的美。而与此同时,与李撞一样,命运中彼此的相近与相异,都正彰显出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丰富、复杂和不确定性的矛盾、现实与未来的各种可能性。
然后……然后电影故事中的其他人物与情节,在我笔下就像坏了龙头的自来水,一旦打开,想止住流淌几乎是桩不可能的事情了。上午写,下午写,晚上继续写。一场戏,又一场戏。一个情节,又一个情节。其速度无法想象,写作的快感也无法想象。我不知道那么快捷流淌的写作,是有赖于我那大量的采访和生活之积累,还是有赖于名利膨胀成的创作激情或者名利发动机。三天后的6月25日凌晨两点钟,在剧本的最后一页写上“完稿”二字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望着那一叠叠的白纸黑字之手稿,体会到了腰酸背疼的高潮与快乐,宛若一个士兵在战场上用一点可以药救的负伤而赢得整个战役的伟大胜利样。之后等待那位士兵的,将会是凯旋、鲜花、勋章和无尽的对英雄的赞誉和歌颂。
6月25日上午,我把剧本看了一遍,做了轻微的伤补和修改,下午,就让人送给杨薇薇帮我收录打印了。26日晚,从邮箱收到杨薇薇完美无缺的剧本电子版(很遗憾,没有同时收到她对剧本的赞扬声),连夜我又进行了校对和修正。第二天,我就把这个改定的剧本发给了顾长卫、蒋方舟(她正在南方出差)和郭芳芳。
种植已经完成,收获即将到来。水分、阳光、沃土与滋养,季节与锄草,春风和雨露,还缺什么呢?顾、蒋、郭,还有杨薇薇,现在你们可以静心阅读那部不一样的电影作品了,可以看到真实而令你们意外的李撞、李静、李社、麦子,还有张华(这个人物身上的部分情节是虚构的)的命运了。那么,这部《速求共眠——我与生活的一段非虚构》的读者们,我也请你们,现在与那时的他们一样,来阅读李撞一家与李静等人在北京中关村西街润泽小区那一夜的电影故事吧。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