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鸲鹆——康蒲故事之一
鸲鹆的俗称为八哥。中原有个养八哥的人,和他的八哥感情好到如兄弟或父子。因为人到中年还没考上秀才很伤心,就到山西沁阳散心访友,回时路上把盘缠行李弄丢了,离家路途远,食宿无着落,主人愁起来,不知如何是好了,这时八哥对他开口道:“你把我卖了吧。”主人说:“我怎么忍心卖你呀。”八哥说:“我又不是人,到底只是一只鸟。你把我卖到王府去,你回家就有盘缠了。”主人便盯着八哥的脸和眼,自己的脸上露出感伤来:“你虽是只鸟,可我自小无父无母,无家无室,你其实就是我的兄弟儿女呀。”
八哥的眼圈湿润了。
主人这时把八哥轻轻抱在怀里边。
过了一会儿,八哥从他怀里跳出飞到他的肩膀上:“既然你把我当成人,那我就真的和人一样吧。”然后把头勾着去自己胸前理理毛,像去心里掏出一样东西捧着道:“如此我去借些钱,你拿了钱到城西二十里的大柳树下等着我。”说完还又爬到主人的耳朵眼里嘀咕一阵子,教了主人一些话,主人就将八哥带到沁阳城内的十字街。十字街那儿有户大院子,是从山东济南府的那边因为什么迁到这儿退隐的老王爷的家。那时王爷的家门口,正在演着皮影戏,门前街心围了很多人。他们到那儿,主人就问一个看戏的人,“演的什么戏?”八哥搭腔也问道:“演的什么戏?”看戏的人说:“龙虎斗。”八哥也说:“龙虎斗。”主人便有些生气地吼:
“你学什么嘴!”
八哥也跟着大声吼:
“你学什么嘴!”
看皮影戏的人都围过来,看这八哥和它主人吵架斗嘴儿,主人说一句,它也说一句,主人大声它大声,主人小声它小声,如乡野学堂的先生和学生。最后主人彻底气怒了,撕着嗓子大声吼:“你再和我斗嘴我就杀了你!”八哥也撕着嗓子回话道:“我就是死了也不想和你在一起!”主人说:“我真的要把你摔死啊!”八哥便在笼里扑棱着翅膀将头撞在笼条上:“有能耐你让我出去把我摔死吧!”主人果真把鸟笼打开来,一把抓住八哥举在半空要朝地上摔,这时从人群走出一个穿冠服的王爷来——皮影戏是他为他孙子生日点的戏,摆在门口也顺便让城里百姓看一看。戏到高潮时,八哥和它主人的斗嘴把他的戏给赢走了,王爷便很惊奇地盯着那八哥。他从来没见过天下有这么利嘴慧舌的八哥鸟,就在主人举起八哥要将它摔死时,王爷上前一把拦住了:
“不要摔死它,把它卖给我。”
主人将举着八哥的手僵在半空里。
那八哥挣着身子亲着王爷叫:
“就给他十两银子吧,不要多给他。”
主人又把手从半空收回来,盯着他的八哥叹口气:
“我那么尽心养了你,像先生那样教你说话儿,你就这样对我吃里扒外吗?”
八哥也叹气摇摇头:
“能养我的身,你养不了我的心。”
叫说着八哥突然从它主人的手里挣出来,飞到王爷身后一个穿了一身绸缎的男童身子上:“进士呀!进士呀!”那三岁男童正是王爷的孙,今天是他生日王爷才请演皮影戏。八哥就这么“进士!进士!”不停嘴地叫,于是王爷更为惊喜了。取出三十两银子不由分说塞到八哥主人的手里去,接过他的鸟笼让那八哥飞进后,立刻提着八哥回府了。
望着王爷和王爷提的八哥鸟,主人站在那儿很伤感地唤:
“你就这么无情吗?”
八哥就在王爷的手里唤:
“你走吧——!你走吧——!”
人群散尽了。
主人伤心无奈地离开了。王爷喜不自胜地回到家,八哥看王爷家殿宇楼阁,一院花草,室内室外无纤尘埃灰,便又叫唤着:“到家了,吃饭了——到家了,吃饭了!”王爷很快让厨师弄些鲜肉来,切碎放到笼里喂了它,然后让夫人出来看着鸟,又朝另外一间屋子唤公子:“子服——快出来看一看。”那叫王子服的公子和母亲,便都出来看这鸲鹆鸟。鸟便望着夫人叫:“宰相夫人!宰相夫人!”望着王爷家的儿子叫:“大将军!大将军!”又和王爷一嘴接一嘴,一爱升一爱,说了很多亲热话,问问答答,喋喋不休,每一句话都说到王爷心里去,让王爷喜得如要进朝见到皇上样。当喜不自胜时,王爷忽然问:
“你安心在这吗?”
八哥叫:
“是我家——是我家——”
王爷说:
“你还有什么事?”
八哥道:
“要洗澡——要洗澡——!”
王爷便令家人端出金盆来,装入清温水,亲自给八哥洗了澡。洗完后它飞到堂庭桌子上,抖了一桌水珠儿,接着跳到门前的太阳地,理理毛又抖抖翅,飞到太阳下的一棵花树上,张开翅膀,晒着日光,待浑身的羽毛净干了,王爷招手让它下来时,它对王爷说:
“臣告辞了——臣告辞了!”
八哥叫着突然飞起来,在王爷家楼屋的上空盘旋一圈儿,朝着城西的方向飞过去。那时候,天空碧蓝,连一丝云污都没有,被俗称八哥的鸲鹆鸟,在空中如一只灰色鸽子样,后来成为一个蓝天上的小点儿,再后来很快无影无踪了。王爷一家人,这时都怔在院落里,先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继而明白过来后,派人满城去找鸲鹆的主人在哪儿,可城里的街巷旅店找遍了,连他的人影也没有。
再后来,这个城里有个看皮影戏的人,说在陕西的咸阳见到了这个鸲鹆和它的主人在城街的一家酒馆喝小酒,它的主人喝一口,它也随着主人喝一口。后来又有人在金陵见到他们俩,主人在大考揭榜的人群里看揭榜,它落在主人的肩上看着榜单在叫着:
“快走吧——没有你!快走吧——没有你!”
补记——
康熙读到这篇《鸲鹆》的故事时,是在龙寝边的书房里。那时他正在想着一年举国大考的事,要不要在科举中有些新变改,自己亲自出题让考生都附做一首七言诗,便有人轻悦悦进来禀报说,济仁公公亲自从山东带着蒲松龄的第一则故事回来了,在外等着要向皇上进献故事来。皇上想了想,从济仁带着差使离开宫,到返回也才刚七天,不觉也就喜起来,旨言让公公快到陛下的书房来。济仁便一脸喜兴地躬着腰,很快从敬事房赶到帝的书房内,朝通天的书架看了看,禀说自皇上遣派自己到山东令蒲生写故事,自己便带了人马,日夜兼程,用三天时间快马加鞭地到济南以西的淄川找到蒲松龄,令他用一天的时间写出一篇有趣、奇异的故事来,又用三天时间快马加鞭地把这故事封好带到宫里来。说着济仁便把有封条的御袋取出来,弯腰奉上鼓囊囊的绸封袋,帝便接过那封袋,当即坐下读起来。
读着读着便笑了。
因为笑还打翻了书桌上的御茶杯,及至看完了,又连说三句“太短啦、太短啦!”皇帝在看那故事时,济仁公公紧紧提着心,待到皇帝笑着说出太短啦,公公便把高提的心放下来:“下次让蒲生写出长的故事来。”皇帝又抬头瞟了济仁一眼睛,把话润滑润滑转弯道:“故事如建筑,自有它的高,自有它的低,自有它的长,自有它的短。”说着爱不释手地把那几页小楷正书的故事放在书桌上,站起来在书房很轻松地走几步。
“明天还有吗?”
“有。”济仁喜着道:“已令蒲生每天都写出一则能让皇上轻松的故事来,每天都从宫内派一队兵马从京城出发到山东,每天都有人从山东淄川取回蒲生的故事朝着宫里送。”
皇帝便又回到桌前把那写在宫纸上的《鸲鹆》重又翻着看了看,再慢慢放回书桌上,抬头朝书房窗外的日光瞟一眼,问了中午御膳房的食谱后,过去拍了一下济仁的肩:
“中午赐你到御膳房里陪朕用餐膳。”
济仁便惊得朝着皇上跪下了。
Last updated